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刘克江博士受邀参加第三届涉外法治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2025-11-01

  2025年10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涉外法治论坛“涉外法治与争端解决机制建设”在深圳成功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横琴粤澳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委政法委、深圳国际仲裁院、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德和衡”)等实务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涉外法治体系构建与争端解决机制建设展开深入研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德和衡党委书记、主任刘克江博士受邀参与本次活动并做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委员柳华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召开此次涉外法治论坛意义重大。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亮点纷呈。2023年制定实施的《对外关系法》是涉外立法中里程碑式的成就,2025年国际调解院的正式成立是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推动涉外法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和运用是重中之重,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深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解释和实施。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坚表示,检察机关正通过打击跨境经济犯罪、推进国际司法协助、参与国际规则讨论,强化涉外法治实践,呼吁学界共同构建中国特色涉外检察理论体系,提炼国际争端解决中的“中国方案”。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廉洁研究院院长姚文胜从反腐败国际化视角切入,指出当前国际反腐败话语权存在西方垄断问题,中国需通过构建特色话语体系、推动《反跨境腐败法》立法、传播“廉洁丝绸之路”倡议,打破西方偏见,彰显中国反腐败治理优势。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黄平表示,前海作为大湾区法治创新前沿,可依托“一国两制”优势,加强与香港法学界合作,让涉外法治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前沿”和“抓手”。

  论坛研讨环节分两个阶段展开。第一环节由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亮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王江雨、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工作研究院副院长江钦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文广、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助理、国际合作与发展处处长黄郭勇做主题发言。

  《中国法律评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齐梓伊认为,五位专家的发言从不同维度呈现了当前法治建设的热点与难点,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思考,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充分凸显相关主体在推动国家安全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二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沈伟、《武大国际法评论》编辑部主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教授乔雄兵、德和衡党委书记、主任刘克江博士、香港中国涉外法治研究院联合创始人龙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惠茹做主题发言。

  刘克江博士开展主题为《涉外法治建设与跨境权益保护》的发言中,呼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环境的系统性调研,提升中国律师在跨境争议解决中的专业能力。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欣新认为五位发言人的研究体现了涉外法治中公法与私法协同的现实需求,面对主权安全审查、制裁追偿、跨境权益保障等挑战,需立足发展中国家特点完善规则体系,同时发挥香港在衔接国际规则方面的桥梁作用。

  此外,本次论坛还举行了涉外法治系列成果发布,集中推出五大类学术成果,涵盖理论著作、译丛、智库报告与集刊,为涉外法治研究与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学术支撑。随后,大会还举行了基地交流工作会和涉外法治青年论坛。

  本次论坛汇聚了涉外法治领域的权威声音与前沿智慧,为构建更高水平的涉外法治体系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德和衡作为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的积极参与者,始终致力于将前沿学术洞察与丰富实务经验相结合。刘克江博士的发言,不仅展现了德和衡在跨境权益保护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刻洞见与专业能力,更体现了德和衡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坚定承诺。未来,德和衡将继续发挥其全球化网络与专业化优势,深耕涉外法治实践,为保护中国企业及公民的海外合法权益、助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与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贡献专业力量。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